超過1000億的酒店資產,將在128家央企間進行“體內循環(huán)”。其最終的走向,將取決于“大股東與總經理”、“出讓方與接收方”的博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北京報道
2500多家酒店,超過1000億的資產,超級酒店業(yè)央企呼之欲出。
這些目前散落于128家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中央企業(yè)的酒店資產,即將通過重組,向少數(shù)幾家“以酒店為主業(yè)”的優(yōu)勢央企集中。
但由誰來整合、以什么方式整合,至今懸而未決。2月2日,本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改革局綜合處了解到,目前,重組方案還在討論和研究階段。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國資委將會召開會議,向相關央企解釋這一重組方案。而國資委改革局綜合處一位負責人也表示,下周一,國資委將召開電話視頻會議,對外介紹相關進展。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月31日的表態(tài),是對央企酒店資產整合強勢推進的最好注腳。在接受鳳凰衛(wèi)視專訪時,李榮融表示,做好主業(yè)是國資委作為出資人對央企的基本要求,央企要嚴格按照國資委要求,做大做強主業(yè),嚴控非主業(yè)投資。而現(xiàn)有的128家央企中,僅有6家主業(yè)與“酒店”相關。
2003年至今,央企的整合一直在沿著兩條路線推進——向重要行業(yè)和關鍵領域集中、向行業(yè)排頭兵集中。由此,一方面,央企的數(shù)量在不斷減少,至今已從2003年的196家減少至128家,2010年還將減少至80到100家;另一方面,每個央企的資產都在向其主業(yè)集中,并逐步退出輔業(yè)。
“股東(國資委)說了算,而不是你總經理(央企管理層)說了算!边@是國資委對自身的定位,也是其強勢推進央企重組的基礎。但“總經理”亦有自身的考慮。
以此次酒店資產重組為例,出讓方不僅希望收回投資甚至獲得溢價,還希望藉此擺脫相關的負債和富余人員;而對接收方來說,最佳方案則是,通過“劃撥”免費獲得此等資產。
這是一場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對壘。如何達到平衡?
2月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yè)發(fā)展與改革研究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國資委只是引導央企主動進行主輔分離,“并未否認擁有酒店的央企可以主動尋找承接者,以減少重組的阻力”。
體內循環(huán)
1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宣布“擬讓央企剝離非主業(yè)的酒店和賓館資產”。國資委改革局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李榮融的講話很明確,央企非主業(yè)賓館酒店分離重組的范圍包括“不以賓館酒店為主業(yè)的央企”及“其各級子企業(yè)投資興辦的各類非主業(yè)賓館酒店”。
“李榮融近期的講話只是再度強調了這一原則,也希望央企能夠明確這一點,不應再進行類似的投資!币晃粐Y委宣傳處人士向記者解釋道。
在王志剛看來,央企早年因歷史原因所形成的經營范圍“包羅萬象”,并不適應于現(xiàn)代企業(yè)發(fā)展,因此,“必須進行梳理,強調專業(yè)化運營”,酒店資源勢必需要流向適合其專業(yè)經營的央企。
目前,幾乎所有央企旗下均擁有酒店資產,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電力、中國電信、中國煙草、中國航天科技以及三大航空集團等。據(jù)中國旅游研究中心副院長戴斌估算,央企擁有的酒店數(shù)量預計在2500家以上,資產規(guī)模超過千億元。
之所以選擇央企作為承接人,蓋因“震動最小,也最為方便”。
王志剛表示,國資委的難處在于,這些酒店資產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優(yōu)質資產中摻雜著大量債務以及富余人員處置的問題!斑@跟以往剝離學校、醫(yī)院等輔業(yè)資產的困難類似!
在他看來,重組必須要考慮到“資產轉移時所一并帶去的債務及富余人員”的處置,因此,央企非主業(yè)酒店資產的出讓和接收,“并不是簡單的把產權一賣了之,而是將其眾多歷史遺留困難一并轉手,更需要出讓者和接收者溝通協(xié)商”。
主動權下放
2月2日,中海集團戰(zhàn)略發(fā)展部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海已經接到相關文件,并在做剝離方案,“國資委的態(tài)度很明顯,我們也在積極的配合國資委的要求”。他透露,2月1日,中海集團內部還對方案進行了一次討論。
但這位人士坦言,至今尚不清楚國資委對此重組有什么具體的要求和安排。
事實上,早在2007年下半年,國資委便開始籌劃“央企酒店資產剝離重組”。但直至兩年之后的今天,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重組方案,仍未能出臺。
據(jù)上述國資委改革局人士介紹,剝離的非主業(yè)賓館酒店,將“通過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xié)議轉讓、市場轉讓等方式,重組到以賓館酒店為主業(yè)的優(yōu)勢央企”。
但三條重組路徑,具體如何選擇?對于擁有“非主業(yè)”酒店資產的央企來說,如何穩(wěn)妥處置酒店資產并獲得相應的溢價,是其考量的重點。而對于酒店資產接盤者來說,通過“劃撥”無償接受,并盡可能減少包袱,才是最優(yōu)方案。
王志剛表示,三條路徑很明確,是給央企自主選擇的,國資委并沒有做出硬性規(guī)定。
他認為,國資委在重組中只是起“引導作用”,央企可以根據(jù)國資委的要求,主動尋找合適的承接人,雙方充分溝通,協(xié)商利益點!爸灰贫ê线m的重組方案,說服國資委放行就可以”。
王志剛強調,國資委會充分認可央企的主動權。
千億資產競逐
盡管重組方案尚未明確,但接盤者踴躍。那些“以酒店為主業(yè)”的央企,紛紛主動表態(tài)“自己最適合”。
“我只知道,我們是備選的資產承接人之一。”華僑城(企業(yè)專區(qū),旗下樓盤)副總裁劉平春對本報記者表示。至于誰將與華僑城競逐這一資格,他表示并不知情。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管理專家趙煥焱指出,128家中央企業(yè)中,有4家的主業(yè)明確含有酒店,分別是中糧、華僑城、中化、南光。此外,港中旅、中國國旅以旅游為主業(yè)的央企,也同酒店業(yè)務相關。在他看來,有6家企業(yè)具備承接人的資格。
顯而易見的是,上述企業(yè)若能獲得這2500家酒店,哪怕是其中一部分,將奠立其超級酒店企業(yè)的地位。目前,華僑城僅擁有酒店30多家(包括經濟型酒店),而港中旅也僅擁有近50家。
劉平春向記者表示,作為“以酒店旅游為主業(yè)”的央企,華僑城具備承接人的資格,而且,華僑城已有了非常完備的酒店資產和品牌,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益也非常突出,顯現(xiàn)出良好的承接人品質。
至于承接方式,“當然,我們希望是劃撥或轉讓的方式重組這些酒店,但若是用市場方式,我們也有資金實力。”劉平春稱,華僑城剛剛完成整體上市,這些年在資本市場上的良好運作,使其具備資金實力,滿足各種形式的承接方式,包括現(xiàn)金收購。
而港中旅一位負責酒店資產運營的管理層對本報記者直言,港中旅比華僑城還多一個優(yōu)勢:即有過整合國企(中國中旅)的經驗,能夠順利重組其它央企的酒店資產。
但華僑城、港中旅等潛在接收方,最終能夠取得多大的份額,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其與酒店出讓方的利益協(xié)商。
在趙煥焱看來,酒店資產重組應該采取市場的方式,通過股份制的形式來實現(xiàn),這對資產的估值有益,也有利于那些不以酒店為主業(yè)的央企心甘情愿地退出。
不過,“通過劃撥,左手倒右手,也是可能的!蹦炒笮脱肫笠晃蝗耸繉Ρ緢笥浾弑硎荆瑖Y委畢竟是央企的大股東,如果把這些酒店資產劃撥給一個以酒店為主業(yè)的央企,對國資委來說,也無異于左手倒右手,并無分別!肮嫒绱耍膫央企會不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