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國家調(diào)控房市“新五條”出臺,全國房市不禁打一哆嗦,呈振蕩觀望態(tài)勢。與此同時,上海、深圳等地別出心裁,頒布“限購令”,只許一個家庭購買一套新房,更給高燒不減的房市,兜頭潑瓢涼水。此番“新五條”和“限購令”,重點打擊對象乃投資者而非居住者。其鋒芒所向,更是直指沖在投資炒房最前沿的溫州炒房團。
溫州炒房團到底是咋回事?他們是如何運作牟利的?這些人究竟有多少資金,對中國房市影響究竟有多大呢?且聽老詹解剖“麻雀”,揭開奧秘。
溫州炒房團,始于本世紀初。當時,已在商海打拼多年、家中積累大量閑錢而又一時找不到更佳投資渠道的溫州商人們,先是瞄準本地房市,干起了炒房營生。
在溫州人眼里,任何東西,只要能夠停留在地面哪怕三天五天,都可以作為商品買進賣出,低吸高走,穩(wěn)穩(wěn)地賺上一把。房屋作為不動產(chǎn),保值期長,又不易損壞,更是炒家可以玩弄于股掌的賺錢工具。
說到炒房技巧,其實也挺簡單。某地不是要開新盤嗎?嗅覺靈敏的溫州人會如約而至,抱團而上,拍出真金白銀將樓盤統(tǒng)統(tǒng)或大部分買下。買下之后,立即捂住,沒事人兒一般,在那里閑逛,轉(zhuǎn)悠,觀察。手中無房又真想買房的百姓們,起個大早,趕了晚集,東跑跑,西竄竄,一看這個陣勢,急如熱鍋之蟻,狠不得再加多少錢也得弄一套房以解燃眉之急呀!
這時您再看吧,該出手時就出手!待到需求旺盛時,手中握有大量房源的炒房客們,就會陸陸續(xù)續(xù)將手中之房一一拋出。當然,此時出手,價格是要比當初高出若干的。賠錢的買賣,溫州人從來不干,除非此時此地小賠,是為了彼時彼地大賺。
就這么著,無利不起早的溫州人,先將溫州房市炒了個天翻地覆慨而慷。接著,由于本地池塘太小,實在盛不下這么多活蹦亂跳的大魚,這幫腰纏萬貫的家伙又成群結(jié)隊,開往“北上廣”這些天地更加廣闊,當然也更好呼風喚雨的城市。又是故伎重演,大量吃進,捂房觀望,時機成熟,陸續(xù)拋出,狠賺一把,拍屁股走人!
溫州炒房團手中到底握有多少資金,敢于這般趾高氣揚,大進大出呢?
據(jù)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從國內(nèi)外匯入溫州全市的資金,高達2.5萬億元,而匯出資金則為2.2萬億元,留在溫州當?shù)氐模杏薪?000億元!同時,溫州的民間流動資金,據(jù)保守估計,大約6000億元左右!
3000億加上6000億,這么一筆差不多上萬億的巨資,相當部分成了溫州炒房團揣在兜里四面出擊炒熱房市的真金白銀。
“新五條”和“限購令”出臺后,溫州人反應(yīng)如何?十一期間,上海某報曾派出記者,兵分幾路,追蹤炒房團。記者發(fā)現(xiàn),溫州當?shù)氐姆课葜薪椋琅f忙碌,奔赴各地的溫州“參觀團”,仍然活躍。對于“新五條”,因炒房團大都資金雄厚,有足夠?qū)嵙σ淮涡愿犊,即使錢一時不夠,也能通過實業(yè)、抵押、民間融資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所以對其影響不大。至于此番“限購令”,溫州朗兆房產(chǎn)策劃機構(gòu)總經(jīng)理葉維堅表示,“本地限購不能買,就去外地。上海、深圳、廈門都限購,那就分別各購買一套,二、三線城市沒有限購的地方還可以繼續(xù)購買!
從表面看,溫州炒房團好像比過去消停些了,但中國房市的波瀾,決不會就此風平浪靜。畢竟,在中國,房屋已經(jīng)作為商品,源源進入市場。畢竟,手中握有那么多閑錢的溫州人,是不會甘心讓這些真金白銀在自己手里捂得發(fā)霉變質(zhì)的。(詹國樞全國政協(xié)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