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倫敦11月29日消息,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干散貨運價指數(shù)周一下跌,因鐵礦石貿易放緩拖累海岬型船盈利降至兩個月最低點。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shù)周一下跌1.15%或25個點,至2,145點,為連續(xù)第三日下跌。該指數(shù)衡量了鐵礦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資源的運輸費用。
經紀商稱來自于巴西和澳大利亞之外地區(qū)的鐵礦石船貨預訂活動依然稀少。
經紀公司FIS的研究主管PeterNorfolk表示,“海岬型船市場固定的貿易活動數(shù)量并不多。而巴拿馬型船運費仍十分堅挺,同時美國的谷物運輸活動十分強勁,為市場帶來支撐!
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shù)(Baltic'scapesizeindex)下跌4.27%,海岬型船舶平均獲利降至29,333美元,為9月24日以來最低點。海岬型船通常運載150,000噸煤炭或鐵礦石等商品。
ParetoSecurities稱,“本周,支撐市場的強勁動能開始消退,因海岬型船以及干散貨遠期運費市場的低迷人氣依然令市場承壓!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設備及鋼鐵制造企業(yè)明年將增加煤炭進口數(shù)量,但增長步伐將略低于2010年的30%。
CantorFitzgerald稱,“我們認為,對中國將重新收儲煤炭供應的預期將在12月份幫助支撐海岬型船市場!
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shù)量持續(xù)下滑,迫使中國向更遠地區(qū)尋求供應。印度卡納塔卡(Karnataka)邦高級法院上周五表示支持該邦鐵礦石出口禁令,將繼續(xù)執(zhí)行,該禁令自7月起開始實施且已經迫使很多礦場關閉。
波羅的海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shù)(Baltic'spanamaxindex)周一上漲1.12%,該型船舶平均獲利升至18,911美元,這是該指數(shù)在連跌七天后的連續(xù)第六日上漲。
超靈便型船運價指數(shù)(Baltic'ssupramaxindex)上漲1.75%。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shù)今年波動相當大,和2009年情況相同,因為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起伏不定,該指數(shù)在5月達到今年高點逾4,200點。
從廣義上來說,市場擔心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可能沖擊船運市場,因為全球貿易的90%通過海路運輸。
分析師表示,2011年和12年新船下水速度將令未來幾個月船運費料將承壓,盡管有跡象顯示部分船只建造已被取消并推遲。
DahlmanRose&Co稱,“盡管鋼材價格跌勢有所緩和,但干散貨市場仍無法在新船交付使用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強勁上行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