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馬魯巴航運將2127標箱的集裝箱船ContiElektra交還給德國船東,這家成立于1962年的阿根廷班輪公司,一時與國際租船船東再無瓜葛。馬魯巴旗下的集裝箱船隊也僅剩MarubaSimmons和MarubaAsia兩艘船,合計運力不足1600標箱。
在鼎盛時期的2008年,馬魯巴航運以20艘船、約4.7萬標箱的運營運力,在Alphaliner“全球百大班輪公司排行榜”中名列第29位。不過,馬魯巴航運當時也僅自有一艘集裝箱船。
今天,大多數(shù)班輪公司隨著經(jīng)濟回暖恢復了盈利,馬魯巴看來卻沒有走出經(jīng)濟危機的余波。去年,馬魯巴因拖欠數(shù)百萬美元租箱款項被告上紐約法庭。隨后傳出消息,持有該公司100%股份的Rodriguez家庭將出讓六成股份,以換取新的資金緩解債務危機。今年3月份,阿根廷政府的第一筆資助資金到位,報道稱馬魯巴“從此成為阿根廷國家航運公司”。8月份,傳說阿根廷海事工會(SOMU)也將購入馬魯巴股份,為其提供總值約1億美元的救助資金。
在尋求資金援助的同時,馬魯巴航運也在業(yè)務方面積極拓展。7月份,計劃在中國山東建設集裝箱生產(chǎn)基地,并有意在造船方面有所發(fā)展;9月份,開辟太倉港至南美班輪航線。一切看來仍有希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馬魯巴的未來。由于對其前途不再抱有希望,德國船東決定放棄未能收回的租金收入,陸續(xù)撤回租賃給馬魯巴航運的集裝箱船。法國達飛海運等班輪公司紛紛中止與馬魯巴航運的航線合營協(xié)議。面對如此現(xiàn)實,阿根廷海事工會不得不承認,馬魯巴航運在國際集裝箱運輸業(yè)幾無前景。而在馬魯巴航運的官方網(wǎng)站上,依然顯示著7條國際班輪運輸線和遍及全球的上百家代理機構。
事實上,我們不清楚馬魯巴航運對自己的國際班輪運輸業(yè)務還抱有多少信心,也不清楚馬魯巴航運是否還有東山再起的實力。也許,它能夠頑強地扛過最低谷;也許,將換個姿態(tài)卷土重來;也許,將就此作別,成為“二戰(zhàn)以來最為嚴重經(jīng)濟危機”中,第一家倒下的知名國際班輪公司。
(中國航務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