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鑫鋼鐵遭遇國進民退
|
http://m.szycnet.cn 發(fā)表日期:2009-6-4 13:53:34
蘭格鋼鐵 |
“我們從未與首鋼接觸過,與太鋼確實在接觸,但具體情況也并非外界所言那樣!
“太鋼通過并購,幾年后規(guī)模占山西省七成,海鑫為什么不能以同樣手法,爭食剩下的三成份額呢?”
28歲的“山西首富”李兆會正遭遇執(zhí)掌山西最大民營鋼鐵企業(yè)——海鑫集團七年來最大的危機之中。
今年4月底,坊間開始傳出海鑫可能被國有鋼企并購的消息。在隨后的一個月中,這一消息戲劇性地演繹出不同版本,先是“首鋼洽購”,不久又是“太鋼(太原鋼鐵)拋出繡球”,撲朔迷離,讓海鑫的合作伙伴們一時摸不著頭腦。
幾乎從不與媒體打交道的39歲的海鑫集團總裁李文杰哭笑不得!拔覀儚奈磁c首鋼接觸過,與太鋼確實在接觸,但具體情況也并非外界所言那樣。”5月27日,李文杰在海鑫集團總裁辦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他的背后,是一只展翅的雄鷹工藝品。門側的墻上是他的三哥、海鑫創(chuàng)始人李海倉的大幅畫像。
“首鋼洽購海鑫”傳聞發(fā)生之前,正是首鋼收購山西長治鋼鐵(長鋼)進入尾聲,產能近400萬噸的長鋼成為首鋼的全資子公司。
長鋼起死回生,首鋼則在煤炭大省山西攻下一城,可謂各得其所。而首鋼在山西的“志向”更為高遠——今年“兩會”期間,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就透露,首鋼已與山西建立了包括鋼鐵、電力等多方面的戰(zhàn)略合作;這成為“首鋼洽購海鑫”傳聞出爐的發(fā)端。
真正向海鑫拋出繡球的是太鋼。它出手時底氣十足,其第一張牌是,單從規(guī)模上看,太鋼的產能為1000萬噸鋼,而海鑫為600萬噸,太鋼的營業(yè)收入為1000億元人民幣,是海鑫的近十倍。
第二張牌則是山西省政府的強力支持。今年4月中旬,《山西省冶金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簡稱《規(guī)劃》)獲山西省政府通過,太鋼成為最大的寵兒——兩年內,太鋼將通過重組省內鋼企,使產能翻一番至2000萬噸,6年內達到3000萬噸,占全省鋼鐵業(yè)產能比例提高至七成。
這一事件的背景是鋼鐵業(yè)的全線虧損!兑(guī)劃》的執(zhí)筆人、山西鋼鐵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祝峰亮2009年春節(jié)后到山西長治調研,發(fā)現(xiàn)長鋼、長信等當?shù)厮募忆撈,兩家停產,另兩家處于半停產狀態(tài)。
“而四家企業(yè)在銀行的信貸總額接近180億元!”祝峰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股神”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最近兩年我國各省市掀起的鋼鐵業(yè)重組兼并大潮(包括跨地區(qū)重組),同樣猶如滾雪球,盡管雪沒那么濕,坡沒那么長,但在行政力量的助推下,雪球往往很快也能變大。
山西的鄰居河北省及山東省,分別于去年6月和3月組建鋼鐵航母河北鋼鐵集團和山東鋼鐵集團,去年產能均超3000萬噸,氣勢恢弘。
山西并不示弱,加大馬力“武裝”省屬巨頭企業(yè)太鋼。比如最近兩個月內,先是太鋼于4月獲準發(fā)行金額為35億元的中期票據(jù);后有5月15日,太鋼與山西焦煤集團聯(lián)合組建山西煤鋼聯(lián)公司,盡管是后者控股(60%),但對太鋼來說,投資上游焦煤資源,無疑為其將來降低成本、快速并購打了個頭陣。
太鋼董事長李曉波面對記者,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心情;山西煤鋼聯(lián)公司董事長劉生瑞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也對“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津津樂道。
省級“鋼鐵航母”恢弘的背后,并非沒有黯淡的一面。譬如整合之困,特別是當國有鋼企與民營鋼鐵對峙時的化解策略,成為業(yè)界矚目的焦點。2008年11月山東鋼鐵(山鋼)與山東最大的民營鋼企日照鋼鐵(日鋼)短兵相接,一時兩敗俱傷,直到今天這一并購都沒收場。
作為重組潮中的后來者,山西盡管可以從兄弟省市身上吸取所謂的經(jīng)驗和教訓,但似乎同樣繞不開這一宿命。
“太鋼不太可能吃掉海鑫,”聞喜縣副縣長曹秦峰說,“太鋼通過并購,幾年后規(guī)模占山西省七成,海鑫為什么不能以同樣手法,爭食剩下的三成份額呢?”太鋼要想吃下海鑫,顯然不會那么容易。
“海鑫的目標是3年內營收達到300億元!”李文杰說。在接受采訪當天的下午和晚上,他向南方周末多次提及這一目標,話語之間豪氣百倍,似乎已將太鋼拋到了九霄云外。而海鑫的網(wǎng)站上對企業(yè)愿景的描述則是“實現(xiàn)百年海鑫”。
李文杰今年以來經(jīng)常召集在企業(yè)管理層任職的家族成員共商危機應對之策,他打算6月全面復產,不過難度顯然非同小可,“我會盡最大努力”。李文杰說。
南方周末記者在聞喜采訪過程中,接觸到李兆會的妹妹和其他李氏家族成員,他們無一不在忙碌于打理手下的業(yè)務,絲毫不認為海鑫會在目前的困境中陷得更深。
而海鑫的真正掌門人——李兆會看起來似乎與這一切“絕緣”。最近幾年,他呆在聞喜的時間非常少,而是穿梭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
在A股市場最為火爆的2007年上半年,李兆會拋售近1億股民生銀行,套現(xiàn)逾10億元;下半年又先后吃下銀華基金21%的股權、山西證券3.84%的股權。這一年中,他更是在二級市場買賣過中國鋁業(yè)、魯能泰山、益民商業(yè)、華電國際、興業(yè)銀行等多只股票,手法十分凌厲。
南方周末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獲悉,2007年海鑫在資本市場的收益達20億元,即使在市場慘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億元。
“李兆會的興趣早已不在鋼鐵業(yè)!碧幸晃讳撹F業(yè)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更有人拿李兆會與生前被譽為“山西鋼鐵大王”的他的父親李海倉作對比,稱其只是位“資本家”,這一稱謂的另一反向論據(jù)是,李海倉生前將海鑫產品瞄向高端定位,而如今的海鑫,產值雖然翻了番,而產品定位并不明朗。
聞喜縣政府一位多次接觸李兆會的官員對此不以為然。他眼中的李兆會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年輕人”,言外之意是,浸淫金融業(yè)并不意味著李兆會冷落鋼鐵業(yè),而只能說是分工或是發(fā)展思路的不同。
七年當中,李兆會與李海倉生前最大的不同,則是在政商關系處理上風格的二致。李海倉是改革開放后第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在政經(jīng)語境不明朗的年代,經(jīng)歷過從求村長到求鎮(zhèn)長,再到求縣長與求市長、求省長等不同階段的艱辛,于是練就了一副八面玲瓏的謙卑脾性,左右逢源卻從不越界。而他的突然去世,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李氏家族的人脈資源。
更為重要的是,在山西這樣一個非常注重人情世故的北方能源大省,李兆會很少主動維護與政府間的關系!叭缃竦睦钍霞易迤髽I(yè)的主要掌管者(李兆會、李文杰、李兆霞)都是海歸派,他們想法較新且敢想敢干,但有時缺乏一份必要的虛心!弊7辶翆δ戏街苣┯浾哒f。
當李兆會前些年搭上中國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順風車時,“不虛心”成為一把利劍,使之在產業(yè)和資本市場上斬獲良多,而當如今經(jīng)濟危局之下海鑫不可避免同落泥潭,又面臨被太鋼并購的可能時,他的“不虛心”似乎成為了“狂妄”的代名詞。(來源:南方周末) |
|
文章編輯:【蘭格鋼鐵網(wǎng)】m.szycnet.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