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鋼結構歌劇院位于珠江新城南部、新城市中軸線西側,總投資額13.8億元,分大劇場和小劇場,行內昵稱“大石頭”和“小石頭”,可承辦大至歌舞劇、交響音樂會,小至新聞發(fā)布會的各類演藝和會議項目。鋼結構歌劇院配套建設地下停車場,可提供270個泊位。
歌劇院不僅外形酷,還很實用。它的“大石頭”舞臺可以“搖頭晃腦”,“小石頭”則能變身頂尖時裝“秀場”。
“大石頭”有1800個觀眾座位,“小石頭”則有400座。
現(xiàn)狀
昨天在施工現(xiàn)場看到,歌劇院“圓潤雙礫”的造型已經凸現(xiàn)在世人面前,鐵灰色的外形顯得很酷、很超現(xiàn)實。據悉,目前大小劇場的玻璃安裝施工已經完成超過85%,石材安裝完成超過96%,外墻腳手架已經拆除。大劇場的首層大堂已經基本完工。
工期
已經完成總工作量的95%,預計今年3月30日可竣工驗收,5月份迎來首場演出。
一問
背景有多牛?
答:歌劇院是“名門之后”。它是世界一流建筑師、世界建筑界“諾貝爾”———Pritzker獎的第一位女得主扎哈·哈迪德的心血之作,其“圓潤雙礫”的造型,寓意一對被珠江沖刷的礫石,皆為屋蓋、幕墻一體化結構,整體外殼最大長度約120米,高度43米。
二問
建設有多難?
答:外觀建設難度不遜“鳥巢”,工藝難度系數(shù)超過國家歌劇院。項目負責人介紹,為顯出礫石變幻圓潤的角度,施工難度比北京“鳥巢”還高!按笫^”共有64個面,41個轉角和104條棱線,“小石頭”也有37個面、18個轉角和54條棱線。由于北京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的外形起碼有四分之一是對稱的,而廣州歌劇院卻沒有一個節(jié)點相同、呈非幾何形體,因此需要克服比“鳥巢”還難的施工關。據悉,僅歌劇院的鋼結構———三向斜交折板式網殼,每一個鋼件都是分段鑄造后,再運到現(xiàn)場拼接,每個節(jié)點的制作、安裝,均要在空中準確三維定位,目前國內對如此復雜的鋼結構還沒有先例可循。
錚言
莫讓散場亂象壞了雅興
去過星海音樂廳的市民一定有這樣的感受:來時容易去時難!看完演出,心情大好地走出門,卻打不到出租車,敗興!歌劇院的規(guī)模比星海音樂廳大幾倍,假如缺乏專業(yè)的疏散交通組織,可以想象散場時的亂象。不妨參考機場的出租車上客系統(tǒng),設計多車并聯(lián)的卡位,同時可以幾輛車上落客,營造有序的乘車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