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全國煤炭工作會議剛剛閉幕,會上敲定了國家煤炭工業(yè)“十二五”發(fā)展目標。近日,媒體紛紛對會上達成的一些方向性政策做出報道,我們再此做一梳理,并對十二五期間煤炭行業(yè)供給側的政策導向做一前瞻分析。
評論:
十二五煤炭產業(yè)政策前瞻:兩條主線——
總量控制與煤炭集中度提高。我們認為,前者主要通過設置產量天花板、加強大型礦井審批力度實現(xiàn),如目前國家能源局官員在公開場合表示“十二五期間煤炭產能控制在37億噸”;后者主要通過加快煤炭基地建設來完成,預計到2015年,內蒙產能將達10億噸,山西產能小幅增長至7-7.5億噸,二者合計占據全國煤炭產量半壁江山。
份額管理將加強供給側的壟斷格局,價格將易漲難跌:我國目前排名前四位的煤炭集團占行業(yè)份額的比例僅為20%,遠低于美國50%的比例,也低于國際上公認的合理范圍30%-50%。以美國煤炭行業(yè)產量的發(fā)展為例,從1990年開始,美國煤炭總產量始終徘徊在10-12億噸的范圍,保證了同期美國煤炭價格始終維持在高位。預計十二五期間,伴隨著行業(yè)政策層面對供給側的強力改革,中國未來的煤炭供給格局將轉化為寡頭壟斷形勢,煤炭價格有望復制美國煤炭價格的走勢——價格易漲難跌。
煤炭總產量將設“天花板”:根據政府官員的公開表態(tài),煤炭總產量將設“天花板”,2015年37億噸左右的總量控制較目前30億噸增長23%。但是由于十一五期間設定的總量標準是26億噸,而2009年全國煤炭產量已經達到30億噸。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數字最后有可能會提升至40億噸左右。無論如何,我們認為,未來煤炭產量增速將一改過去10%、8%、甚至兩位數的增長幅度,增速將明顯放緩,維持在5-8%的區(qū)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