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該合作機制。該消息傳出后,各方反響強烈。
但2001年首次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的高盛集團著名經濟學家奧尼爾表示,與南非相比,韓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等經濟規(guī)模較大的新興經濟體更有資格入選“金磚國家”。世界銀行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作為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南非經濟總量目前為2850億美元,還不到“金磚四國”經濟總量最小的俄羅斯的四分之一。
自2009年6月,“金磚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首次正式會晤以來,“金磚國家”逐步形成固定對話合作機制,加快向機制化和組織化方向發(fā)展,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此次“擴容”,“老金磚四國”千挑萬選,對新伙伴的挑選標準與奧尼爾等歐美分析人士自然有所不同,經濟總量并不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jù),而更側重于代表的廣泛性。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南非的加入擴大了“金磚國家”的地理范圍,從歐洲、亞洲、拉丁美洲擴大到了非洲。“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更具全球性,這符合世界目前的發(fā)展趨勢,順應國際體系多極化的潮流。展望未來,隨著全球經濟重心悄然開始向新興經濟體轉移,這一合作機制將有望在全球經濟合作和國際政治領域發(fā)揮更大作用。
從發(fā)展的角度看,非洲現(xiàn)在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qū),而作為非洲最大經濟體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南非相關企業(yè)在非洲金融、電力、電信、建筑、農業(yè)等行業(yè)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南非將為其他“金磚國家”拓展與整個非洲的合作提供機遇。
從構建合作機制內循環(huán)角度來說,“老金磚四國”中的中國、印度已成為世界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的重要基地,而俄羅斯和巴西是大宗商品供應的重要國家。背靠擁有10多億人口的非洲大陸,同時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南非加入后,“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內的經濟互補以及通過內循環(huán)規(guī)避全球性風險的運作勢必更加順暢。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驚濤駭浪”雖已過去,但全球經濟仍面臨種種不確定因素,復蘇路上的各類“暗礁”仍需提防。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已比發(fā)達經濟體更快、更好地走出了危機,但在群體性崛起之后,這些經濟體需要“抱團取暖”,加強合作,在重大的全球性和地區(qū)性問題上協(xié)調立場。因此,主要新興經濟體之間迫切需要一個機制平臺進行更為有效的政策溝通。
目前,“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組織形式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合作組織相比仍比較松散,各成員國的利益訴求與主張也不盡相同。不過,在拋開分歧后,“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在多方面反映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立場,其未來的開放性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