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1月18日訊香港港口發(fā)展局昨日公布,本港集裝箱碼頭去年處理箱量增長11.8%,至2353.2萬箱。雖然箱量期內顯著恢復,但撇除受金融海嘯打擊的09年,箱量仍不及06年水平。本港港口箱量仍然排名全球第三,不過僅比深圳港多出102萬箱,差距大幅收窄,充分反映本港集箱碼頭業(yè)面對鄰近地區(qū)港口劇烈競爭,貨源分流嚴重的情況。
另外,內河及中流作業(yè)部分去年處理箱量僅與10年前水平相約,是由于更多班輪公司取消用中流或內河線而改用直掛葵青港區(qū),才能滿足港區(qū)內碼頭對貨源的需求。
全球經濟環(huán)境好轉,令各大集箱港口貨量去年出現恢復性增長,香港作為國際主要轉口港,箱量亦跟隨整體市場上升。全年箱量增幅較性質相近的新加坡高。去年所有月度箱量都維持增長,特別是在上半年,增幅都介乎11%至23%,印證期內海運旺季提早到來情況,增幅亦在下半年較早放緩。而在09年,除了12月份之外,其餘月度箱量都出現下跌。
葵青港區(qū)重箱占近九成
不過,雖然本港港口集箱處理量去年急速從金融海嘯的低位回升,但2353.2萬箱的水平仍不及06年,當時有2353.9萬箱,其后在08年高達2449.4萬箱。而且,本港集箱碼頭近年面對鄰近港口劇烈競爭,包括深圳、廣州和珠海,有更多貨源轉移其他港口外運。
相比去年箱量升幅都在15%以上的上海與深圳等主要出口港,香港和新加坡各轉口港增幅都維持在10%,其中上海去年已超前新加坡成為處理箱量最多港口,香港和深圳的差距正加速收窄。香港和深圳港09年集箱處理量分別為2104萬箱和1825萬箱,兩港相距279萬箱。隨著華南地區(qū)出口貨量大增,深圳港去年箱量增幅高達23.34%,兩港差距已大幅收窄至102萬箱,深圳超過香港似乎只是時間問題,甚至會在今年發(fā)生。
細分數字顯示,葵青港區(qū)去年箱量為1709.8萬箱,其中1516.3萬為重箱,占港區(qū)箱量比例89%,較去年的89.4%回落。空箱量為193.4萬箱,是在09年大減28.6%后,回升至20.4%,反映更多內河船中轉貨物至內地的需求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內河碼頭、中流作業(yè)與公卸貨區(qū)去年總箱量僅為643.4萬箱,雖然較09年低位回升9.4%,據業(yè)內人士稱,此數字只與10年前差不多,仍屬于偏低水平。04年內河中流作業(yè)碼頭箱量達到855.9萬箱,占全年數字近四成,但去年的比例已經大幅減少至27.3%。
該名業(yè)內人士解釋,不少中型班輪公司目前已將往日掛靠內河中流作業(yè)碼頭的航線直掛葵青港區(qū),特別是東南亞航線,是導致轉變的主因。他指出,此情況間接反映貨量滿足不了葵青港區(qū)的需求,更多貨物轉向珠三角其他港口。
12月箱量增4%
本港12月總處箱量為197.4萬箱,按年增幅回落至4%,按月減少1.9%。其中葵青港區(qū)占145.4萬箱,增8.4%,內河中流作業(yè)碼頭只有52萬箱,跌6.6%。
另外,新加坡海事及港務局日前正式公布當地港口全年處理箱量確實數字為2843.08萬箱,增長9.9%,其中新加坡港務集團(PSA)占2768萬箱,升10.1%。新加坡港12月份箱量237.87萬箱,升4.1%。上海港全年確實數字為2906.9萬箱,大升16.3%。兩港今年排名易位,相差63.82萬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