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還清楚地記得:10年前,江蘇“快鹿公司”投入當時最時尚的沃爾沃大型客車,憑借及時、舒適和快捷的優(yōu)勢,與“鐵老大”爭奪“一杯羹”。一時間,滬寧線旅客運輸基本由鐵路壟斷的格局被打破,乘坐沃爾沃大巴去上海成為許多人的首選。
面對“群狼撲虎”式的道路客運,“鐵老大”連續(xù)5次提速,不斷加密客列班次,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乘客。然而,自7月1日滬寧城際高鐵開通后,部分鐵路客流卻開始向公路回流。
票價高,性價比成高鐵軟肋
滬寧城際高鐵開通已有兩周,原來從南京始發(fā)上海的動車全部停開。乘坐高鐵速度確實快些,但每天到上海的直達車最初只有兩列,而選擇沿線停站的高鐵,旅途時間節(jié)省不了多少。于是,高鐵的性價比成為議論熱點。
王先生告訴記者,小孩放假,他一家三口準備去上海參觀世博會,過去乘動車去上海二等座位是93元,與公路長途客運價相差不大,但現在南京始發(fā)上海的動車沒有了,只有路過的動車經過,而路過的動車票非常緊張。如果乘高鐵去上海,二等座位是146元,三個人合起來,總票價438元,如果是一等座位那就更貴了,總票價699元,F在乘大巴三個人加在一起票價不到200元,可節(jié)省一半以上的路費。很顯然,高鐵與高速公路客運之間,現在明顯缺了一個消費層次。
網絡上一項調查顯示,有將近六成以上的網友認為,高鐵的票價過高難以承受。
省鐵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高鐵是鐵路發(fā)展的趨勢,目前更適合惜時如金、要求乘坐舒適的商務族。選擇交通工具如同買商品,條件好的可買品牌或質量好一點的商品,這里是一個消費層次的問題;而對時間不敏感、對票價敏感的旅客,選擇普通列車或長途汽車,也在情理之中。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日本,許多公司規(guī)定出差人員不準坐新干線,因為新干線價格比乘飛機還要貴。
乘勢而上,公路客運由冷變熱
滬寧高鐵開通后,因不少動車組停運和終點站改至上海虹橋站,不少旅客改走公路。
南京中央門汽車站辦公室主任趙根華介紹,南京每天發(fā)往滬寧線的班車由過去每天35班,增加到目前的70多班,其中直達上海有10班,班次比高鐵開通前翻了一番,班車的總實載率也超過90%。這樣的上座率,在非春運時段絕對屬于“火爆”。
和去年同期相比,沿線城市常州、無錫、蘇州公路班線的平均客流遞增了40%左右,特別是蘇州班次的載客率達到98.67%,幾乎班班滿載。
而上海長途客運總站目前每天發(fā)往南京及沿線城市的班車也翻了一番,每天的加班班次達到50多班,總體實載率超過89%,其中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班線幾乎班班客流滿載。
據介紹,南京中央門汽車站將增開加班車、增加班次密度,促使滬寧線班車盡量恢復集約化發(fā)車或流水線發(fā)車,滿足不同旅客的交通需求。
競爭格局還會變,各自定位須跟上
“合理的綜合運輸體系應該是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各種交通工具互相補充、有序競爭!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過秀成教授認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客運市場總體是不斷擴大的,鐵路、公路和民航各有所長,都有發(fā)展空間,定位找準了,大家都有市場。如1000公里以上是航空的優(yōu)勢,500公里以上是鐵路的優(yōu)勢,而門到門短距離的運輸則是公路的優(yōu)勢。各種交通工具會各有所得,得益的是出行者,選擇出行的方式也是出行者本人。
有關人士認為,眼下,高鐵的價位使公路客運某些線路的客流增加了,但隨著客運環(huán)節(jié)的摸索、總結和完善,競爭態(tài)勢仍可能發(fā)生新的變化。(中國江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