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放、紅旗、井岡山等改變歷史的車型誕生,到中華、熊貓、東方之子等深具中國韻味的車型問世;從一汽、東風、上汽、北汽等大型國有車企成型,到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優(yōu)秀民營車企崛起……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紅色之車那些改變歷史的車型
中國汽車工業(yè)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的轉變,正是從這幾款具有歷史意義的車型開始。如今,這些車型或許改頭換面,或許永遠消失,但是它們早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解放
解放牌汽車的問世,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從此拉開了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傳奇。
第一批駛下生產線的解放牌汽車叫CA10型,這是一款以蘇聯吉斯150為藍本制造的汽車,它自重3900公斤,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fā)動機,載重量為4噸,最大時速65公里。
經過改進,它更適合我國的路況以及大規(guī)模建設的需要。第一批下線的解放牌卡車,還參加了1956年的國慶閱兵式,并且在天安門展出,無數群眾在那里目睹了國產汽車的風采。結構堅固,使用壽命長是“解放”最大的特點。
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輛“解放”,開下了總裝配線,生產了32年的“老解放”最終停產。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當年研制成功141新型車,打破了“三十年一貫制”的局面。“新解放”在市場上站住腳了。
在1987年9月的國家評比中,“新解放”141被評為一等品;在國際招標中,它又連中三元。
紅旗
紅旗轎車在中國家喻戶曉。黨和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汽車工業(yè),正是在“紅旗”的出現后,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凹t旗”二字已經遠遠超出一個轎車品牌的含義,成為勝利的標志和鮮明的指引,新中國發(fā)生的太多歷史事件都與“紅旗”有關。
1958年8月,中央為建國10周年慶典向一汽下達了制造國產高級轎車的任務。工人們以借來的1955型克萊斯勒高級轎車為藍本,手工制作了一輛高級轎車。1959年10月1日,10輛嶄新的紅旗轎車在首都國慶慶典上亮相。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紅旗轎車已經成為了永恒的旋律,旗下的紅旗檢閱車最為有名。從1959年第一代紅旗車參加國慶閱兵,到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紅旗檢閱車亮相,先后有四代紅旗轎車作為檢閱車參加了國慶閱兵式。紅旗車也經歷了從誕生之初的手工敲打,到采用國外動力總成、借鑒國外技術,再到今天全面自主開發(fā)的新階段。
作為中國人的驕傲,紅旗近年的銷售狀況卻不理想。一汽轎車2007年財務報表顯示,當年紅旗銷售公司虧損4995萬元;2008年一季度,公司繼續(xù)虧損。定位公務車市場的紅旗HQ3自2006年11月上市后,銷量也一直停滯不前,目前在售的紅旗都是庫存車型,有的紅旗經銷商轉而經營其他品牌。
復興“紅旗”是一汽繞不開的課題。近日有消息傳出,紅旗品牌將于2013年復出。今年5月,一汽宣布自新款奔騰B70開始,中國一汽的自主轎車都采用“鷹標”加全新前格柵,但紅旗轎車則繼續(xù)保留原有的車標,這被看作是紅旗品牌復出的鋪墊。
井岡山
1958年,我國經濟建設進入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帶動了國內第一次“汽車熱”。一直為“一汽”老大哥做配套的北京第一汽車附件廠,開始對制造整車躍躍欲試。
經過多方討論和比較,北京第一汽車附件廠決定參考大眾甲殼蟲進行自行設計。北京市領導對此非常重視,特地成立了汽車試制領導小組。在當時黨委書記馮克、廠長李銳的帶領下,廣大技術人員和職工憑著革命熱情,很快就把發(fā)動機、變速器、前后橋等關鍵總成制造了出來。
于是,北京生產的第一輛汽車“井岡山”誕生。這款車長4100毫米,寬1560毫米,高1450毫米,發(fā)動機為四缸水平對置風冷發(fā)動機,排量1.192升,額定功率36馬力,最大車速110千米/小時。
“井岡山”誕生后,全廠職工歡呼雀躍,向市政府報了喜。彭真市長等領導同志接見了大家。當天“井岡山”便開進了中南海,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富春等中央領導同志視察并高興地乘坐了小轎車。毛主席在接見廠長李銳等工廠代表時說:“附件廠能夠制造小汽車,很好,謝謝你們!
紅色之路
大集團的前生今世
經歷了曲折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國汽車工業(yè)成功地擺脫了枷鎖,在國際汽車工業(yè)之林中異軍突起,正是大型國有車企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一汽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簡稱“一汽”,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中國汽車工業(yè)從這里起步。
“一汽”前身是第一汽車制造廠,毛澤東主席題寫廠名。1956年建成并投產后,“一汽”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1958年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和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耙黄钡慕ǔ桑_創(chuàng)了中國汽車工業(yè)新的歷史。經過五十多年的發(fā)展,“一汽”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企業(yè)集團之一。
東風汽車
東風汽車公司的前身是第二汽車制造廠,也稱“二汽”。始建于1969年,是中國汽車行業(yè)骨干企業(yè)之一。它生產“東風牌”卡車、“富康牌”轎車以及后來的“愛麗舍”轎車等等。“二汽”原屬國務院計劃單列管理,上世紀九十年代改名“東風”。
建設“東風”的想法,最早于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開始建設,已到1969年,其間經歷了前后17年、“兩下三上”的漫長波折。
1978年,國家計劃“東風”生產汽車2000輛,政策虧損3200萬元,是一機部和湖北省所屬的當時最大的虧損企業(yè)。鑒于軍用車任務不足,公司決定集中力量,開發(fā)民用的5噸載重車,批量投產,甩掉虧損帽子。經過40多年的發(fā)展,東風品牌早已家喻戶曉。
上海汽車
五十多年前的仿制,讓上汽擁有了自己的轎車產品。然而,缺乏制造與設計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卻造成了上汽難以擺脫的技術脫節(jié)。依靠仿制生產的“上!迸妻I車三十多年來無法實現技術升級和換代,最終走向停產也是歷史的選擇。
1983年,上汽引進大眾桑塔納轎車,隨之而來的生產設備、工藝和現在看來并不先進的桑塔納,也讓上海大眾足足消化了十多年之久。
從最初的仿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合資,再到2007年整合羅孚資源后自主品牌的推出,上汽可謂是嘗試過多種方式開發(fā)和制造車型,國際合作與技術收購,讓上汽在車型研發(fā)上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和知識產權。
北京汽車
北汽的歷史看起來像是一部讓人五味雜陳的史籍。既有早期建廠時萬眾矚目的風光,也有上世紀90年代中期身為體制外“候補隊員”的落寞,同時還暗藏著進入新千年后的隱忍崛起。
1994年7月4日,國務院公布《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明確國家鼓勵個人購買汽車。北汽此時并沒有轎車產品。對比“老三樣”,北汽最為倚重的北京吉普也逐漸被市場拋棄,到1998年,北京吉普虧損近4億元。
2002年,時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徐和誼“空降”北汽,負責籌建北京現代。隨后,北京現代實現的高速增長,讓北汽終于找到了生產轎車的感覺,這也奠定了徐和誼在北汽的權威。
自主品牌的崛起
中國民族汽車工業(yè)一路走來,坎坷中成就輝煌。令人驚嘆的成就背后凝聚這幾代汽車人的智慧與汗水。
吉利汽車
1997年,吉利正式進入汽車制造領域。在聘請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和自己培養(yǎng)的大批優(yōu)秀技術人才的支持下,吉利擁有整車、發(fā)動機、變速箱和模具的設計、制造能力。
被喻為“中國第一跑”的都市休閑跑車“美人豹”獲得了“中國工業(yè)設計創(chuàng)新特別獎”,成為永久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的中國自主設計開發(fā)的第一輛跑車;華普系列轎車被評為“性價出眾產品”;吉利系列轎車被評為“消費者喜愛的自主汽車品牌”。
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到“造最安全、最環(huán)保、最節(jié)能的好車”,吉利始終穩(wěn)扎穩(wěn)打,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參與跨國車企的并購,提高企業(yè)核心競爭力。
奇瑞汽車
奇瑞汽車于1997年1月8日注冊成立,并于當年動工建設。經過二十幾年的發(fā)展,奇瑞公司已具備年產整車65萬輛、發(fā)動機65萬臺和變速箱40萬套的生產能力。
從第一輛汽車于1999年12月18日下線,到2007年8月22日第100萬輛汽車下線,奇瑞實現了從“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打造自主品牌”第一階段向“通過開放創(chuàng)新打造自主國際名牌”第二階段的轉變,進入全面國際化的新時期。
憑借富有朝氣的創(chuàng)新文化,奇瑞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深切關懷和高度重視。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后親臨奇瑞視察。
比亞迪汽車
在某種程度上,比亞迪早期車型——福萊爾,書寫了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憑借在性價比等方面的優(yōu)勢,福萊爾在外形、性能、配置、價格比相對其他競爭對手均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果沒有福萊爾的出現,會使“微轎”等于“低端車”、“代步工具”、“淘汰品”成為人們普遍的認識。
“初戰(zhàn)告捷”并沒有讓比亞迪停止前進的動力。創(chuàng)立的短短一年內,比亞迪汽車的產品線由原來單一的“福萊爾”微型轎車,迅速擴充為包括a級燃油車、c級燃油轎車、鋰離子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全線產品。
長城汽車
長城汽車是中國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營整車汽車企業(yè)、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皮卡SUV專業(yè)廠、跨國公司。
長城汽車以穩(wěn)健經營而著稱,已連續(xù)10余年創(chuàng)造高增長和盈利的業(yè)績,在市場競爭中創(chuàng)造并保持了國內多項第一:自1998年以來,長城皮卡續(xù)11年在全國保持了市場占有率、銷量第一;自2003年以來,長城SUV連續(xù)4年保持了全國銷量冠軍;自主開發(fā)的哈弗CUV,在國內民族品牌中高檔車型當中,國內銷量和出口量第一。
在國際市場,長城是出口金額和出口量最多的中國汽車品牌。出口國家和地區(qū)多達108個國家,2006年實現出口3.2萬輛,首次批量出口歐盟。
紅色之業(yè)
車界掀起“中國風”
隨著民族汽車工業(yè)的崛起,“老三樣”捷達、富康、桑塔納,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中華、熊貓、東方之子等民族汽車工業(yè)的產物則掀起了“中國風”。
中華
中華轎車是我國第一款擁有知識產權的國產汽車,其設計者也是曾經設計過寶馬等名車的世界頂級設計師。中華轎車一經投放市場就以其卓越的風姿刮起一股“中華熱”,大有取“紅旗”熱而代之的勢頭。
中華轎車與寶馬同出名門。整車設計理念從中國人的審美觀及需求出發(fā),集中了日本的動力總成和操控系統(tǒng),德國的制動安全系統(tǒng),經保時捷優(yōu)化的底盤系統(tǒng)。
2002年8月中華車型正式上市銷售,開始上市銷售的中華車型較以前的版本在技術、內飾以及裝配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多年發(fā)展,中華目前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系列車型,旗下擁有中華駿捷、中華尊車、中華酷寶等多款暢銷車型。
熊貓
吉利熊貓的造型融入了國寶“大熊貓”的造型元素,熊貓采用了吉利的全新車標,采用四門設計,熊貓符合國內的消費習慣。從車身的尺寸來看,熊貓的內部空間有著不錯的表現,205升的后備箱空間也非常適宜家用。
自從2008年11月上市以后,熊貓一直備受年輕消費者關注。這款吉利全球鷹品牌的首款車型,按四星級安全標準設計,采用時尚的“工程仿生”手法設計,秉承small小的、special特別的、safe安全的3S研發(fā)理念,徹底顛覆了“中國小車”的傳統(tǒng)概念。
東方之子
東方之子的外觀的設計,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設計元素被“濃縮”在了一起,卻又是一款實實在在的中國車,這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東方之子的廣告詞:濃縮汽車精華。
以“超值價格”、“超值動力”、“超值裝備”、“超值實用”,“超值安全”的五大優(yōu)勢著稱,東方之子極大地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對經濟型商務轎車的多層次需求。一舉打破了“合資及外資汽車才有好品質”車市傳統(tǒng)觀念,開創(chuàng)了中國汽車的精品時代。
中國汽車工業(yè)大事記
1953年,毛主席為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題字,這塊基石成為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第一塊基石。
1956年,一汽正式開始試生產,第一輛解放牌CA10卡車下線。
1958年,第一輛紅旗牌CA72轎車裝配調整完畢。該轎車在發(fā)動機和底盤方面以克萊斯勒轎車為模板,但外形上則是地道的中國特色。
1967年,十堰爐子溝正式舉行二汽開工典禮。二汽就是后來家喻戶曉的“東風”。
1975年,二汽的第一個車型2.5噸越野軍用卡車EQ240投產。
1983年,全國第一屆乘用車改裝車展覽會在北京農展館舉行,是中國歷史上首屆車展。
1984年,上海大眾合營合同在人民大會堂簽署,揭開此后的合資車企大潮。
1985年,黨中央在“七五”計劃的意見書中,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把汽車制造業(yè)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yè)”。
1987年,國務院作出決定,成立中國汽車工業(yè)聯合會。
1990年,一汽與大眾在柏林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一汽-大眾汽車公司”。
1995年,我國首次整車正面碰撞試驗成功。
1999年,廣州本田第一家4S店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標準的汽車銷售4S店。
2002年,上海大眾Polo下線,這款車成為第一款真正與世界同步上市的國產車。
2007年,上汽集團與南汽的控股母公司躍進集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面合作簽約儀式,為中國汽車歷史上最大的重組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09年,國務院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
2010年,中央財政對5個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作者:劉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