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11年7月6日消息: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SouthernAirlinesCompanyLimited,簡稱“南航”)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簡稱“白云機場”)新增多條廣州直航的國際航線,自4月份新增廣州直航奧克蘭以來,6月份再增加廣州直航阿姆斯特丹、溫哥華國際航線,并計劃在年內還將加大廣州至巴黎、洛杉磯,以及廣州至東南亞等地的國際航班密度。屆時,南航將擁有國際(含地區(qū))航線170條,航班340個,通航點遍布全世界81個城市,通過同外航間的深入合作,航線網絡可通達全球169個國家。航線網絡的拓展布局勢必對廣州國際貨運市場具有深遠影響。
首先,南航國際航線的增加有利于形成以廣州為中轉樞紐,“兩頭在外”的貨運模式。
數(shù)據顯示,從2006至2010年,南航用了五年時間將其在廣州基地的國際中轉量由1.37萬噸增至2.45萬噸,貨量增長達80%,而今年1-5月份以來,南航廣州口岸的國際中轉量已達到1.13萬噸,同比增長40%,并逐漸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的三大中轉網絡體系:一是歐洲、北美——廣州——大洋洲航線網絡,二是東南亞——廣州——東北亞、北美、歐洲航線網絡,三是東北亞——廣州——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和非洲航線網絡。貨運中轉的迅猛增長直接得益于新的國際航線的開航和運力的投入,隨著國際航線的新增,南航亦加強運力投放,國際航線多為寬體機型,如波音777、空中客車A330等機型,最大載貨量可超50噸/班次。以廣州直航溫哥華航線為例,執(zhí)飛機型為波音777,每周往返三班,按飛機滿載計算,即每周可為北美地區(qū)增加進出港載貨量約300噸。
因此,南航可借鑒聯(lián)邦快遞廣州轉運中心運作模式,以及亞洲地區(qū)其他大型樞紐機場,如香港機場、仁川機場等,通過航空公司構建國際航線網絡逐漸形成集聚效應,增強自身在國際其他洲際地區(qū)的攬貨能力,貨物通過廣州樞紐中心的中轉再分發(fā)至世界各地,只有利用中轉業(yè)務才可為航空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貨源,增強航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南航國際航線的增加有利于聯(lián)合國內陸路、鐵路運輸模式,形成國際轉國內的空陸、空鐵聯(lián)運網絡。
根據經驗,在3小時內的運輸時間內或800公里范圍內,鐵路、陸路運輸方式競爭力要強于航空運輸。在鐵路物流方面,國內近年大力發(fā)展高鐵運輸,高鐵的開通運營為實施客貨分線運輸創(chuàng)造條件,可以極大釋放貨運能力。根據鐵道部運營數(shù)據,僅武廣高鐵、膠濟高鐵、滬寧高鐵投入運營后所釋放的貨運能力就達2.0億噸/年,這對于國內航空運輸業(yè)務有明顯沖擊。在公路運輸方面,國內道路運輸網絡日趨發(fā)達,車輛運輸具有靈活性高、物流成本低廉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同時國內陸路運輸提供的“門到門”服務更加符合現(xiàn)代物流要求。陸路低成本物流網絡的完善有利于航空國際貨運的延伸,雙方合作,達到共贏。
運用藍海戰(zhàn)略思想,南航跨越現(xiàn)有國內客運、貨運市場競爭邊界,布局利潤較高、發(fā)展?jié)摿^大的國際市場,既拓寬公司業(yè)務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又避免加劇國內運輸業(yè)務的競爭局面,通過立足于國際航空貨運市場,實現(xiàn)“兩頭在外”的國際中轉格局,同時聯(lián)合國內陸運、鐵路運輸方式,有效延伸國際轉國內運輸航段,形成空陸聯(lián)運的運營格局,與其他運輸方式形成資源互補,達到多贏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