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安汽車在重慶兩江新區(qū)舉行的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奠基儀式,為兔年的汽車行業(yè)投下了第一枚重磅炸彈。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長安內部了解到,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項目總占地達到1萬畝,總投資將超過350億元,并力求讓該項目到2015年實現年產整車80萬輛、發(fā)動機150萬臺,綜合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
近幾年來,長安擴張動作之頻繁在國內汽車集團中首屈一指,但這不禁令人聯想起菲亞特CEO馬爾喬內對其飛速擴張的歐洲汽車同行們的警示:整合一切,我們是因為變大而變得更好,還是因為變好所以我們更強大?
被業(yè)界稱為"擴張王"的長安汽車集團,能找到從龐大通往強大的鑰匙嗎?
擴張的野心
以強勢擴張打響"十二五"開局之年的第一炮,長安汽車顯然在延續(xù)著此前幾年的主要發(fā)展思路。
據記者了解,位于重慶兩江新區(qū)魚嘴鎮(zhèn)的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項目,是一個涵蓋了長安汽車總部、研發(fā)中心、整車制造、發(fā)動機制造、新能源、零部件、物流中心為主體的綜合性汽車項目。"對于魚嘴千億汽車城的建設,長安醞釀已久。"長安汽車總裁張寶林向記者表示,"該項目未來將主要生產最新技術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車等節(jié)能環(huán)保產品,到2015年,該汽車城的綜合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到2020年,綜合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
重慶市相關領導也對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項目寄予了厚望。"長安汽車在過去5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去年汽車產量220多萬輛,預計今年將提升到250萬輛。在2015年的時候,產量要達到400萬輛。"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長安要大規(guī)模地發(fā)展,就得有一個大規(guī)模的基地,魚嘴千億汽車城將成為世界級的汽車生產基地。
事實上,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項目,只是近幾年長安飛速擴張思路的一種延續(xù)。
2009年11月,長安將中航集團下屬的昌河和哈飛等汽車項目收入囊中;隨后,長安集團又與法國PSA集團正式簽署合資協議。2010年年中,長安集團宣布打造一個全系類的車型體系,目標是成為一汽和東風之后,第三個覆蓋全部產品系列的央企,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長安又分別與哈爾濱、景德鎮(zhèn)、南京、合肥、深圳、北京、云南等地的地方政府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要在上述區(qū)域投資建廠,以逐步形成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六大板塊的全國性基地布局。
而令人瞠目的更是長安在上述區(qū)域的產能規(guī)劃:哈爾濱生產基地的產能規(guī)劃為60萬輛~100萬輛;景德鎮(zhèn)生產基地為100萬輛;合肥生產基地為30萬輛,北京生產基地為30萬輛......
永遠的老四
"這么大的產能,誰來消化?生產和銷售能匹配嗎?長安集團真像是大躍進。"汽車業(yè)知名評論員沈迪向記者表示。
但盡快脫掉"老四"的帽子,已成為長安慢不下來的原因所在。
早在2009年,長安原本以為收購哈飛和昌河后,可以借助兩者的產銷規(guī)模一舉超越東風集團,使自己在國內汽車集團銷量排名中進入前三名,不料,東風的合資品牌在最后兩個月的突然發(fā)力,使長安集團以3萬輛的微弱差距"敗走麥城"——排名依舊位于上汽、一汽和東風之后,位列第四。
2010年,時任長安汽車集團總裁的徐留平(現任長安集團董事長)以頭上烏紗立下軍令狀:2010年,長安集團必須拿下220萬輛年銷售目標,并上升為中國第二大汽車集團。緊接著,在10月29日,接替徐斌成為長安集團董事長的徐留平在履新后的第三天,就趕赴北京發(fā)布長安汽車品牌戰(zhàn)略,更新企業(yè)、公益、乘用車和商用車在內的四大品牌標識,以求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及經營策略對銷量進行提升。
但令徐留平"窩火"的是,最終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0年長安集團雖然實現銷售237.88萬輛,但卻以18萬輛的巨大差距落敗于第三名的一汽集團。長安集團的體形越來越大,但銷量卻與對手漸行漸遠。
"尷尬的排名狀態(tài)讓長安沒辦法淡定,他們只有拼命擴張,然而,內功和外力不匹配,將導致長安的處境更棘手、問題更多。"汽車業(yè)評論員李峰向記者表示,擴大規(guī)模引發(fā)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長安的資產管理能力和產品運營能力并沒有支撐起這樣的擴張。
內憂與外患
實際上,業(yè)內的這種擔心已經成為現實。
由于長安集團對哈飛和昌河的汽車資產整合不夠迅速,且缺少有效率的利用,導致長安、哈飛和昌河三個品牌在微型商用車領域競爭加劇。同時,長安鈴木與昌河鈴木的整合也拖泥帶水,使長安與鈴木汽車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整合了哈飛和昌河之后,在市場銷售形勢一片大好的2010年,哈飛微客僅實現銷售132148輛,同比下滑了15.9%,成為微客市場上唯一一個銷量下滑的企業(yè);盡管昌河的微客銷量實現了18.4%的增幅,但這也遠低于微客市場50%的平均增幅。
"外部擴張的太快,將影響到長安內部整合的效率,而內部整合效果不理想,反過來又將對長安的強勢擴張形成拖累。"汽車業(yè)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認為,長安在發(fā)展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不得不解決的矛盾。
而在長安急速擴張的過程中,另一個關鍵問題也如影隨形,那就是資金缺口的日益放大。"2010年,長安汽車凈利潤不到30億元,而加上需要不斷投資落實的在全國各地建廠的項目(總投資超過350億元)以及剛剛啟動的長安汽車魚嘴千億汽車城項目,到2015年,長安汽車僅在新項目建設方面的資金需求就將高達700多億元。"天相顧投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這遠超長安集團的盈利能力。"
當然,長安集團可以依托上市公司(長安汽車(000625.SZ))進行融資,但長安汽車最近的一次融資結果表明,其融資"錢景"并不樂觀。
今年1月14日,長安汽車在資本市場上通過增發(fā)募集到了35億元資金,并沒有達到此前40億元的募集目標。"增發(fā)的定價決定了公開增發(fā)將以失意結束,這個股股價太高了。二級市場股價比公開增發(fā)還便宜,誰會去參與定向增發(fā)?"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車分析師表示,長安的公開增發(fā)價格為9.74元/股,而1月14日當天長安汽車股價卻只有9.67元/股,"資本市場上的反應表明了長安集團發(fā)展的現狀,其盈利能力并不支持這么快速的擴張,資本市場對長安集團的擴張路線并不認可。"
一系列問題就擺在眼前,接下來,等待長安的又會是什么呢?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作者:周遠征) |